全面打造數字化智能實驗室和染色直通車的橋技術
發布時間:
2022-06-01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飛速發展,萬物互聯化、數據泛在化的大趨勢日益明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既是未來趨勢所在,也是提升效率效益的必然選擇。
以紡織印染行業為例,紡織印染行業是中國傳統產業,也是重要的支柱產業,在支撐經濟發展,帶來效益的同時,面臨著數字化程度低,上下游信息不對稱等多重問題,制約了其生產與發展。在信息化的今天,應當如何將高科技技術引入到印染業中,改變傳統印染行業的面貌,成為了迫切解決的問題。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擔當。近日,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攜手廣州市鴻靖實驗設備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數字化智能實驗室與染色直通車的橋技術數字化解決方案》講座,與印染專業畢業生們一起共同探討印染行業的數字化發展以及染色直通車的解決方案,為提升自身技術優勢,推動數字化智能染整行業發展,帶動印染產業鏈條升級而努力。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輕工與材料學院院長文水平發表了開場致辭,表達了對本次與廣州市鴻靖實驗設備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知識講座的充分肯定。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輕工與材料學院院長 文水平
他希望通過本次講座,可以讓學生們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了解更多行業的發展需求,及時調整職業發展規劃,讓畢業生們書寫更燦爛的人生新篇章。面臨時代的變革,文院長寄望學生們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洪流中,通過接受新的思維模式,成長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
他表示,很多傳統行業受益于數字技術的轉型、升級。今天,每個企業,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產業,必須思考數字化的轉型和升級。
黃總現場與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當年的求學經歷,以及數字化發展對他的職業產生的巨大影響力。他總結了染整行業的過去與現狀,充分肯定了印染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以及智能化數字化的應用,寄望莘莘學子通過智能數字化提升職場競爭力,無論以后是在哪個行業發展,只要把每一件事做精細,做到極致,人生就會有不同的風景,前景更遼闊。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輕工與材料學院教授 朱牧野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特聘客座教授朱牧野現場為學生們奉獻了一場40分鐘的精彩課程。朱教授先從針織染廠缺失橋技術的四個痛點引出了印染行業傳統手工打樣與智能數字化打樣的強烈對比,講述了化驗室小樣打板與車間大缸染色的匹配和模擬流程,深入淺出分析了不同加熱方式的打板機的性能區別和優劣勢,以及橋技術與智能數字化化對直通車率的重要性。
朱教授介紹了橋技術與智能數字化對直通車率的重要性
廣州鴻靖實驗設備有限公司應用部工程師 陳百鳴
廣州鴻靖實驗設備有限公司應用部工程師陳百鳴在染廠從事染整工作二十多年,他見證了染廠從人工打板到智能化數字化實驗室對接大缸生產的發展歷程,分享了什么是智能化實驗室,如何利用數字化構建整個化驗室的智能測色、打板以及復辦全過程。
活動合影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知識講座,更是一次傳統與智能數字化的思維碰撞,是過去與未來的相遇與博弈。傳統印染產業只有通過科技賦能,才能真正實現升級提升。智能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印染行業的未來棟梁們會如何書寫華麗篇章,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想了解更多,請關注
據海關統計,2021年6月我國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125.153億美元;2021年1-6月我國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685.580億美元,同比下降7.4%;2020年1-6月我國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740.173億美元。
在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回暖的帶動下,我國印染行業經濟運行復蘇態勢進一步鞏固,1-5月,印染布產量規模較疫情前明顯增加,行業運行質效加快恢復,出口繼續保持增長,但“量升價跌”態勢仍未扭轉,行業出口仍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近年來,隨著東南亞、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需求的溫和增長,市場的總體需求將進一步得到釋放,中國企業也將獲得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的機遇,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帶來有利的市場條件。
人口迭代和Z世代主導消費是國潮興起、演進的主要力量,而從供給端看,以本土各細分龍頭為主的品牌公司近年來也在不斷夯實內功,從品牌建設、零售運營、供應鏈能力和數字化系統建設等各個方面不斷縮小與海外競爭對手的差距,不斷地契合和引領著國潮的深化。